皇家天文臺(Royal Observatory)建于1675年,當時英國的航海事業(yè)發(fā)展很快,為了解決在海上測定經度的需要,英國當局決定在倫敦東南郊距市中心約20多千米,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威治花園中建立天文臺。1835年以后,格林威治天文臺在杰出的天文學家埃里的領導下,得到擴充并更新了設備。他首創(chuàng)利用“子午環(huán)”測定格林威治平太陽時。該天文臺成為當時世界上測時手段較先進的天文臺。 隨著世界航海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許多國家先后建立天文臺來測定地方時。國際上為了協(xié)調時間的計量和確定地理經度,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國際經度會議。會議決定以通過當時格林威治天文臺埃里中星儀所在的經線,作為全球時間和經度計量的標準參考經線,稱為0°經線或本初子午線。此后,不僅各國出版的地圖以這條線作為地理經度的起點,而且也都以格林威治天文臺作為“世界時區(qū)”的起點,用格林威治的計時儀器來校準時間。 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前夕,倫敦市已發(fā)展成為世界著名的工業(yè)城市。戰(zhàn)后,格林威治地區(qū)人口劇增,工廠增加,空氣污染日趨嚴重,尤其是夜間燈光的干擾,對星空觀測極為不利。這樣就迫使天文臺于1948年遷往英國東南沿海的蘇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蘇堡。這里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空氣清新,觀測條件好。遷到新址后的天文臺仍叫英國皇家格林威治天文臺。但是,現(xiàn)在的格林威治天文臺并不在0°經線上,地球上的0°經線通過的仍是格林威治天文臺舊址。 格林威治天文臺舊址現(xiàn)在是英國航海部和國家海事博物館天文站。里面陳列著早期使用的天文儀器,尤其是子午館里鑲嵌在地面上的銅線———0°經線,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參觀者。到這里的游人都喜歡雙腳跨在0°經線的兩側攝影留念,象征著自己同時腳踏東經和西經兩種經度。